澳亚国际官网页版

全国加盟咨询热线:

0208519529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揭秘叠滘龙舟首次北上:28米拖车运输进京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发表时间:2025-08-26 16:11:56

  漂移掉头、刹车倒挡、C弯侧漂……这些让广东南海叠滘龙舟火遍全网的高难度操作,于5月31日首次在北方精彩呈现。在“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全国主会场(北京)暨2025年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活动中,广东岭南龙舟队的队员们一展风采。他们的精湛表现,赢得了大运河畔观众们的阵阵欢呼与热烈掌声。

  为确保两艘龙舟能够安全地从广东运往北京,特意启用了两辆长达28米的拖车。广东岭南龙舟队队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十番传承人何兆彬向记者介绍道,叠滘龙舟蕴含着独特的精神——“宁可煲烂,不可扒慢”,意思是宁可把船撞烂,也绝不能划得慢。在那多弯且狭窄的赛道上,队员们哪怕面临翻船的风险,也绝不轻言放弃。而此次进京展示,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与传承这宝贵的龙舟精神。

  在粤语里,“滘”所指的是存在分支河道之处。佛山南海的叠滘,河道狭窄,犹如蛛网般纵横交错。于那多弯且逼仄的赛道之上,龙舟在转弯时并非减速,而是保持全速前进。只见它摆尾、偏移、旋身转弯,动作利落。在直道时,舵手稳稳坐于船头或船尾,敏锐感受着节奏;每至转弯之处,便迅速将桡插入水中,精准撬舵以把控方向,凭借巧妙的角度,使得长达25米的龙舟能在狭窄弯道顺利转弯。龙舟在舵手的精准把控、鼓手的节奏引领以及划手的奋力划动下,高速疾驰,急速转弯,灵活避让。这般精彩表现,对龙舟队伍的技巧、力量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均有着极高的要求。

  叠滘龙舟最为经典的动作之一当属漂移过弯。何兆彬讲解道,这一技术实现的前提是龙舟得具备一定的速度。待划手们将速度提升起来后,前后各3名舵手的发挥就至关重要了。假设龙舟需向左转弯,前方的3名舵手就得向右下方下舵,与此同时,后方的3名舵手要向左下方下舵。一旦前后舵手在同一时刻朝着同一方向下舵,龙舟极易发生翘翻。更为关键的是,下舵的时机必须精准把握,倘若下舵不够准确,龙舟的航线便可能出现偏离,极容易撞击到石岸。因此,前后这6名舵手之间的配合务必紧密无间。

  2025年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正在通州大运河火热进行。来自佛山岭南龙舟队的两艘龙舟首次踏上北上之旅,为北京市民献上了精彩绝伦的龙舟漂移表演。每艘龙舟本体长23米,若算上龙头与龙尾,总长度超过25米,这样的庞然大物从广东运往北京,着实并非易事。岭南龙舟队总教练梁贵勇透露,这两艘龙舟一路向北,采用的是特种车辆与特种运输方式。

  何兆彬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在两个多月前,他们便启动了运输的筹备工作。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找到了两辆长达28米的长途拖挂车,通过陆路将龙舟运往通州大运河。何兆彬还透露,其中一艘龙舟在抵达北京后,船身出现了一道长达3米的裂口。所幸此前他们已制定好了应急预案,随行还带上了两名修龙舟的师傅。师傅们就地采购所需材料,在排练开始前将龙舟修复完毕,并未对此次展示造成任何影响。

  在叠滘,一条25米长的龙舟上承载着43位同舟共济之人。其中有36名划手、1名鼓手,船头船尾还各设有3名舵手。在竞渡过程中,众人之间的配合容不得一丝差错,稍有不慎,龙舟便极易发生碰撞。鼓手恰似龙舟的“发动机”,以激昂鼓点引领划手奋力前行。划手们则全神贯注,依据鼓手鼓点的节奏,精准调整划桨频率。而舵手们宛如龙舟的“方向盘”,凭借精湛技艺操控方向。他们彼此默契协作,于弯道处迅猛过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宛如漂移般的高超技巧。何兆彬如此说道。

  清晨8时,细密的小雨在大运河畔纷纷扬扬洒落。两艘来自佛山叠滘的龙舟,宛如灵动的游龙,缓缓驶入众人的视野。这是叠滘龙舟破天荒的首次北上之行。一大早便赶来观赛的杨女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此前她就被网络上叠滘龙舟的视频深深吸引,而此刻在现场亲眼目睹龙舟漂移的精彩瞬间,内心受到的震撼更为强烈。

  开幕式落下帷幕后,来自岭南的两艘龙舟在大运河上精彩亮相。它们隶属于岭南龙舟队,此刻正在水面上展示着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场边,何兆彬手持麦克风,向现场观众进行着细致讲解。

  在今天上午的展示环节中,这两艘龙舟带来了3个精彩动作的展演。首先登场的是在网络上广为人知的叠滘C湾漂移技巧。只见两艘龙舟从大运河两端相向出发,在交会之处,同时施展C型漂移绝技。它们在河面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同心圆,不仅展现了高超的龙舟驾驶技艺,更淋漓尽致地彰显出龙舟运动中团结拼搏的精神特质。

  紧接着,两艘龙舟于河道之上再度秀出了S型过弯漂移绝技。据何兆彬介绍,叠滘的河道不仅狭窄,而且弯道众多,在高速过弯时,漂移乃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当龙舟在直道上行进时,鼓手急促而密集地击鼓,队员们闻鼓而动,奋力划桨。而在即将进行漂移过弯的等待时刻,鼓点变得轻柔且缓慢,队员们也随之降低划桨的频率。就在此时,前后共6名舵手需紧密协作,同步下桨撬动船体,让龙舟划出一道优美的S型弧线,完成精彩的漂移过弯。

  紧接着,两艘龙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刹车倒挡展示,也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倒划转直划项目。随着号令响起,两艘龙舟相向出发,如离弦之箭般破水疾驰。当抵达折返点时,划手们需瞬间将龙舟稳稳刹停,随后迅速完成掉头动作,转而径直划行。整个转换过程流畅自然,毫无滞涩之感。据何兆彬介绍,这一过程无异于一次从0到100的全新起步,对划手们动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彼此间配合的统一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宁可煲烂,不可扒慢”,这便是岭南漂移龙舟技艺所蕴含的独特精神。据何兆彬讲述,叠滘这一方天地,河道多弯且狭窄。在这样的环境中竞渡,龙舟极易磕碰到石岸。然而队员们毫无惧色,为了能争取哪怕0.1秒的领先优势,他们毅然让龙舟紧贴石岸,以风驰电掣之势过弯,有时距离石岸仅仅一两厘米。一旦稍有闪失,情况轻些便是龙头撞烂,严重时甚至会将龙舟撞翻。但即便如此,大家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而是迅速把船翻正,将积水清理干净,就在那沉船之处再度启航。岸边的观众们也热情高涨,声声呐喊为队员们加油助威,鼓励他们奋勇完成赛事。

  叠滘龙舟上演的精彩竞渡,赢得了大运河畔观众的阵阵喝彩。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供图

  近年来,何兆彬与叠滘龙舟屡屡奔赴全国各地参与龙舟赛事,借此传承并弘扬龙舟精神。在北京的这几日,他们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里日益浓厚的龙舟氛围。何兆彬感慨道:“我们由衷感谢北京对叠滘龙舟漂移技艺的认可,也十分感激北京市民专程来到大运河畔观看我们的表演。大家的支持激励着队员们全力以赴,奋勇拼搏。”

推荐产品

热门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回顶部